欢迎您查看无癌家园网

咨询电话:400-626-9916

无癌家园

400-626-9916

扫描二维码
分享本文章

十次化疗失败、药也不管用?他们靠免疫疗法这张"救命牌"逆袭,无症状生存超17个月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发表时间:2025-09-08 11:01:39

  化疗药不管用化疗失败了怎么办?他们靠免疫治疗这张"救命牌"逆袭,无症状生存超17个月

  “医生,还有别的办法吗?”当主治医生告知第10次化疗后肿瘤仍在进展时,68岁的宫颈癌患者王女士(化名)的声音里满是绝望。2021年11月,她因阴道流血就诊,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活检确诊为IV期宫颈鳞细胞癌。此后,她先后尝试手术、放疗及多线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案,均未奏效,病情一度濒临失控。而如今,经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王女士的肿瘤明显缩小,疼痛、乏力等不适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切希望。

  化疗虽在抑制肿瘤增殖中发挥着基石作用,但耐药性的产生与对正常组织的毒性损伤,往往让治疗陷入僵局。不过,化疗失败或耐药绝不意味着治疗终点。当化疗药物难以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时,以癌症疫苗、免疫细胞治疗为核心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凭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精准调控能力,已成为突破治疗瓶颈的关键路径。在临床中,像王女士这样在化疗失败后借助新型免疫疗法重获生机的患者正越来越多。

  这些治疗突破不仅为个体生命带来重生机遇,更印证着肿瘤治疗领域的蓬勃发展——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曾经的“治疗绝境”正逐步转变为“希望入口”,未来必将有更多患者在医学发展的浪潮里,重拾健康与生活的光彩!

  化疗失败的关键瓶颈:耐药与副作用的双重制约

  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传统核心手段,通过细胞毒性药物干扰癌细胞的DNA复制、细胞分裂等关键过程,从而杀灭快速分裂的癌细胞。但在临床实践中,其局限性日益凸显:

  首先,肿瘤细胞的适应性进化导致的耐药性,是化疗失败的首要原因。耐药性可分为原发性与获得性两类:前者源于肿瘤细胞先天的基因变异,例如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度表达会增加药物外排;后者则是肿瘤细胞在化疗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表观遗传修饰等重塑代谢通路,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研究显示,约30%-50%的癌症患者接受化疗后会出现耐药,导致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其中晚期实体瘤的耐药发生率达40%-60%,血液系统肿瘤更甚。以晚期结直肠癌为例,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后,平均10-12个月便会出现耐药,后续疗效大幅下降。

  其次,化疗的“无差别攻击”特性会损伤正常增殖细胞,引发一系列剂量限制性毒性。造血系统损伤导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消化系统黏膜损伤引发的恶心呕吐、腹泻,以及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副作用,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更可能迫使治疗中断,进一步削弱疗效。正如文章开篇提到的王女士(化名),她每个化疗周期后都会出现3-4级(CTCAE5.0)严重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需约一个月才能恢复,脆弱的身体已无法承受传统化疗的毒性攻击,回忆起那段经历,她仍心有余悸。对于身体基础状况较差的患者,这类严重副作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使其无法完成完整治疗周期。

  当化疗失败或患者无法耐受其毒性时,传统治疗便陷入瓶颈,迫切需要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型疗法填补空白。此时,以癌症疫苗和免疫细胞治疗为代表的新型免疫疗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

  十次化疗失败后无力回天?免疫细胞疗法逆转晚期宫颈癌结局,症状消失、肿瘤显著缩小40%

  免疫细胞治疗的核心是对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战士”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备更强的抗癌战斗力。目前临床应用较为成熟的免疫细胞治疗主要包括CAR-T细胞、N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等。

  不同疗法各有侧重优势: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疗效显著,国内已批准多款产品用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白血病等治疗;NK细胞疗法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而TIL细胞疗法则是从患者肿瘤组织中分离出天然浸润的淋巴细胞——这些在与肿瘤长期“交锋”中积累了抗癌经验的“免疫战士”,经体外扩增激活后回输体内,因对肿瘤微环境具备精准识别能力,更适用于实体瘤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毅指出,免疫细胞治疗的优势在于精准性与持久性:改造后的免疫细胞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形成免疫记忆,从而有效预防肿瘤复发。不过该疗法也存在局限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副作用,且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受治疗,需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

  以王女士的治疗过程为例:在历经10个周期化疗后,2022年7月29日的复查结果令人忧心——其宫颈肿瘤增大至4.5厘米,髂血管附近出现大量转移性淋巴细胞,血性白带症状明显加重,常规治疗方案已难以奏效。随后,医生为其制定方案,使其成功入组TIL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入组后,先后接受环磷酰胺+氟达拉滨淋巴清除方案、静脉自体TIL输注、高剂量IL-2(白细胞介素-2)治疗。

  治疗效果显著且逐步显现:回输TIL细胞4周后,困扰她的异常阴道分泌物症状逐渐消失;6周时达到部分缓解(PR),且该状态持续至12周;治疗约1个月后,白细胞减少症与血小板减少症均恢复正常;肿瘤生物标志物CA125、CA153表达水平下降,提示病情持续改善。增强盆腔CT结果更令人振奋:TIL输注前、治疗后6周及12周的目标病灶尺寸分别为4.9cm、3.3cm和3.0cm,肿瘤实现明显且持续的缩小(详见下图)。

  TIL细胞疗法治疗宫颈癌的效果

  ▲图源“Dovepres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这一真实案例与临床实践共同证明:TIL疗法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研概念,而是正在改写晚期宫颈癌治疗格局的“抗癌利刃”。它凭借精准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独特优势,为常规治疗无效、走投无路的患者,打开一扇全新的生命之门!

  癌症疫苗-唤醒自身免疫系统的"精准情报员",247天从绝境到康复,助肺腺癌患者实现"无症状生存"

  癌症疫苗与传统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同,它并非用于预防癌症发生,而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性疫苗。其核心原理是将癌细胞特有的抗原呈递给免疫系统,帮助免疫细胞识别癌细胞“真面目”,进而发起针对性攻击。

  目前,癌症疫苗已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展现出潜力,其中树突状细胞疫苗、mRNA癌症疫苗、古巴肺癌疫苗(CIMAvax-EGF)及个性化新抗原疫苗等,在临床疗效与预防复发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国内亦有多项针对肺癌、乳腺癌、肝癌等癌种的癌症疫苗临床试验正在开展。

  全球知名期刊《Cureus》曾报道一个“应用WT1-树突状细胞(WT1-DC)疫苗治疗肺腺癌”的振奋人心的案例,直观展现了癌症疫苗的临床价值。

  本例患者是一位60多岁的男性,因咳嗽就医被确诊为IIIB期肺腺癌(T4N1M0)。CT检查显示其右肺S4部位存在直径9.1×9.0cm的巨大肿瘤,因体积过大无法手术切除;基因检测亦显示无适用分子靶向药物,遂采用顺铂、培美曲塞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化疗方案。然而,化疗期间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厌食等严重副作用,体重持续下降,不得不终止化疗——按照常规流程,此时患者通常需转为姑息治疗,但他主动提出尝试放射免疫联合治疗。

  随后,医疗团队为其制定方案:先针对右侧肺癌及右侧支气管前淋巴结转移瘤实施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期间,脑部MRI发现右侧颞叶内侧出现1cm转移瘤,病情进展为IV期,随即追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自放疗第4天起,同步开展WT1-DC疫苗治疗。

  治疗效果显著且持续向好:治疗第29天,肺部肿瘤开始缩小(详见下图1B);第88天,脑MRI显示脑转移灶已消失(详见下图2B);第130天,肺部肿瘤进一步缩小(详见下图1C);第197天,WT1-DC疫苗治疗完成,肺部肿瘤未出现复发或增大;第247天,患者体能状态达到1级,无任何临床症状,整体身体状态良好。

  古巴肺癌疫苗治疗肺腺癌的效果

  ▲图源“Cureu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合治疗"1+1>2"!多线化疗失败后,CAR-T疗法让卵巢癌生存期延长至17个月

  在临床实践中,单一免疫疗法往往难以达到最佳疗效,而将癌症疫苗与免疫细胞治疗联用,或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其他手段,则可实现“1+1>2”的协同抗癌效应。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赵林指出,联合治疗的核心是从不同环节激活免疫系统,构建多维度抗癌网络。例如,癌症疫苗可扩大免疫应答范围,免疫细胞治疗能增强免疫应答强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可解除免疫抑制——三者协同作用,有效突破肿瘤的免疫逃逸防线。

  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联合治疗的优越性: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试验显示,癌症疫苗联合PD-1抑制剂的有效率达45%,远高于单一疗法的20%-30%;黑色素瘤治疗中,CAR-T细胞联合TILs治疗的完全缓解率较单一疗法提升25%。随着研究推进,更多联合方案逐步进入临床,为患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治疗选择。

  《癌症免疫治疗杂志》报道的一则案例直观印证了联合治疗价值,为多线治疗失败患者带来转机:一名多线化疗后复发的难治性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经两次αPD-1-mesoCAR-T细胞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后,达部分缓解,生存期延长至17个月。

  该患者为54岁女性,初诊Ⅲc期晚期卵巢浆液性腺癌。2015年9月行减瘤术后,先后接受一线紫杉醇联合顺铂、二线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2017年8月MRI发现肝脏新病灶后病情稳定(SD),后予脂质体阿霉素+奈达铂治疗。2018年3月因CA125升高、肝病灶增大换用阿帕替尼,病情稳定8个月。2018年10月CA125复升,MRI示肝内两个可测量结节(肺、盆腔无转移);肿瘤检测示微卫星稳定、19个常见肿瘤相关基因无突变,但间皮素(MSLN)高表达(+++,84%),遂入组αPD-1-mesoCAR-T细胞疗法临床试验(NCT03615313)。

  疗效显著:两次CAR-T治疗后2个月,MRI示肝转移结节平均直径从71.3mm缩至39.1mm(详见下图B),肝转移受抑;联合阿帕替尼治疗2个月内CA125明显下降(详见下图A)。患者最终达部分缓解(PR),生存期超17个月,且全程副作用轻微。

  CAR-T治疗卵巢癌肝转移灶的效果

  ▲图源“BMJ”,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寄语

  从化疗失败的绝望到重获新生的喜悦,上述几例患者的成功抗癌经历,正是癌症治疗技术不断突破的缩影。随着癌症疫苗与免疫细胞疗法研究的持续深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化疗失败的患者迎来生命曙光,实现从“带瘤生存” 到 “临床治愈” 的跨越。

  但小编也需要提醒广大癌友,癌症具有高度突变性和极强适应性,目前仅靠单一疗法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现阶段的理想抗癌模式,应以权威医院与专家的早期规范诊断为基础,在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之外,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特征及经济条件,合理搭配免疫细胞疗法(如CAR-T、TCR-T、TIL、NK、CAR-NK 细胞疗法)、癌症疫苗、靶向药物、硼中子俘获疗法、质子治疗等新药新技术,从而有效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期、提升生存质量。

  对当前治疗方案不满意的患者,可将近期影像报告、病理结果及治疗经历等材料提交至医学部,详细评估病情,或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寻求抗癌新药/新技术的帮助。

  参考资料

  [1]Li F,et al.Autologous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Mono-Therapy Can Rapidly Shrank Tumor in Asian Patient with Stage III/IV Cervical Cancer: Two Cases Report. Int J Womens Health. 2024 Jan 9;16:31-39.

  https://www.dovepress.com/autologous-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mono-therapy-can-rapidly-shra-peer-reviewed-fulltext-article-IJWH

  [2]Nagai H,et al.Radioimmunotherapy With WT1 Dendritic Cell Vaccine for End-Stage Lung Adenocarcinoma Markedly Shrinks Tumors. Cureus. 2023 Nov 6;15(11):e48412.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701199/

  [3]Fang J,et al. αPD-1-mesoCAR-T cells partial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advanced/refractory ovarian cancer in a patient along with daily apatinib[J].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2021, 9(2): e001162.

  https://jitc.bmj.com/content/9/2/e001162

扫描进患者病友群

帮助广大患者在抗癌之路上少走/不走弯路,最终成功战胜病魔!

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
乳腺癌|脑瘤|淋巴瘤|儿童肿瘤等

肿瘤新药临床试验
囊括456+新药,覆盖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新药免费用药,每一个新药都是一份希望!
立即申请

相关推荐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从新冠疫情到癌症治疗的mRNA疫苗是什么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9月9日 CAR启新生|上海市同济医院急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药物免费招募】细胞创新药SDTM0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HER2药物免费招募】新一代靶向药TL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从"无药可用"到&q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TILs细胞疗法免费招募】DK008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