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查看无癌家园网

咨询电话:400-626-9916

无癌家园

400-626-9916

扫描二维码
分享本文章

肺癌筛查漏诊率高≠没救!她靠这些手段揪出侵袭性肺癌,早筛成"救命关键"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发表时间:2025-11-27 15:03:55

  为什么体检查不出来癌症?肺癌早筛有哪些手段?

  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且极具隐匿性,近80%的病例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核心原因在于症状出现时,往往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此外,“仅吸烟者才会患肺癌”的普遍误解,以及无吸烟史人群筛查机会有限,进一步加剧了这一严峻现状。

  2025年11月21日,据onclive报道,西北大学医学院针对近1000名肺癌患者开展的新研究显示,美国肺癌筛查漏诊率极高——仅35%的人群符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的筛查标准,而被排除的三分之二人群中,女性和非吸烟者占比明显偏高。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呼吁推行全民年龄筛查。

  不吸烟的她查出1期肺癌,早筛+微创让侵袭性肺癌止步于早期

  2024年3月,D女士接受全身核磁共振扫描发现肺部异常,经CT、PET扫描,提示肺部病灶癌变。这让从不吸烟、身体一向健康的她难以置信。不久后,她接受微创保肺手术后,被确诊为侵袭性极强的1期肺癌,并及时得到了相应治疗。

  如今D女士虽已成功战胜癌症,但回想起这段早筛及抗癌经历,依然心有余悸。她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女性、不吸烟者和年轻人被确诊肺癌,希望引起大家对肺癌筛查的重视,同时也呼吁所有成年人主动接受肺癌筛查。

  OncLive杂志

  ▲截图源自“OncLive”

  为何年年体检却没查出癌?别忽视四大癌症信号

  年年体检却未查出癌症,核心原因在于常规体检≠癌症专项筛查——常规体检以“防常见病”为核心,而非“精准排查早期癌症”。再加上癌症早期的隐匿性、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体检项目针对性不足等因素,最终导致“漏诊”,具体可从四方面展开:

  早期癌症的"隐匿性":微小且位置隐蔽

  癌症早期常具备“难被发现”的特性:

  一方面,早期肿瘤多为几毫米大小(如早期胃癌、<1cm的甲状腺微小癌),常规超声、胸片等设备的分辨率不足以识别——甲状腺微小癌仅靠触诊无法察觉,普通超声还可能因设备精度或医生经验漏诊,需高分辨率超声结合专业判断;

  另一方面,部分癌症位于“检测盲区”,如胰腺癌藏于胃后方、脊柱前方,常规超声难以清晰显示;此外,不少早期癌症无明显症状,甚至肿瘤标志物无异常,仅靠抽血无法检出。

  常规体检定位:"健康筛查"而非"癌症诊断"

  多数人每年进行的是基础体检(如身高体重测量、血常规、胸片、腹部超声、普通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其核心目标是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普遍性健康问题”,而非精准捕捉早期癌症。例如,常规体检中的胸片分辨率较低,对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磨玻璃结节漏诊率超70%,远无法替代肺癌专项筛查的低剂量螺旋CT。

  体检项目"不对症":缺乏个性化风险匹配

  癌症筛查需“因人而异”——不同癌症的高危人群(如年龄、家族癌史、吸烟饮酒等习惯)不同,对应的筛查项目也不同。若仅选择“通用体检套餐”,未根据自身风险(如吸烟者需重点查肺癌、有胃癌家族史者需查胃镜)调整项目,即便年年体检,也可能错过针对性癌症的早期信号。

  检测技术的“局限性”:无绝对精准的筛查手段04

  目前所有癌症筛查技术都存在“假阴性”(实际患病却未检出)可能,无法做到“零漏诊”。例如,作为肠癌筛查“金标准”的肠镜,仍有5%-10%的漏诊率——若肠道准备不充分(残留粪便)、息肉藏于肠道褶皱内,都可能导致医生漏判。

  肺癌如何进行早期筛查

  根据《2025中国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指南,肺癌的高危人群界定及对应筛查建议如下:

  高危对象

  40岁及以上,且符合以下任意1种情况的人群:

  1、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

  2、长期被动吸烟;

  3、有石棉、铍、铀、氡等职业暴露史;

  4、淋巴瘤、头颈部癌症或与吸烟有关恶性肿瘤病史;

  5、一级亲属有肺癌家族史;

  6、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史。

  筛查建议

  1、肺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优先使用64排及以上多排螺旋CT,扫描范围覆盖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完成基线CT扫描后,需根据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到专科医院咨询后续诊疗方案。

  2、若筛查检出肺内结节,推荐通过影像学与生物学多维度、多组学精准评估:影像学方面,根据结节类型(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制定低剂量螺旋CT复查计划;生物学方面可考虑肺癌相关抗体等血液检测。

  3、结合中国国情、筛查效能及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肺癌人群筛查的常规方法。

  其他

  此外,西北大学医学院研究中心,还鼓励以下可能因各类因素导致肺部损伤的人群主动进行筛查:

  1、新冠肺炎康复后持续存在呼吸问题的人群;

  2、长期暴露于野火烟雾、工业污染或高氡浓度环境的人群;

  3、有肺部疾病或肺纤维化家族史的个体;

  4、接触二手烟、电子烟或大麻的人群;

  5、亚洲女性及其他肺部疾病高危人群;

  6、有胸部健康基线评估需求的各类人员。

  肺癌患者必知的六种新型检查手段

  CTC检测:肿瘤的"吹哨人"

  即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ed Tumor Cell,CTC)检测,这是一种源自原发肿瘤或转移灶,隐藏后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恶性肿瘤细胞。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C,可评估肿瘤的存在、进展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其临床意义包括:可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用于肺癌治疗反应的监测、评估肺癌的复发及转移等。

  MRD检测:发现手术、放化疗后残留癌细胞的关键

  即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癌症患者体内经过治疗后,残留的少量癌细胞或肿瘤相关异常细胞、分子等的技术手段,主要用作预后指标。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尽管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可以显著减少肿瘤细胞数量,但仍可能有极少量癌细胞残留在体内,这些残留的癌细胞可能是癌症复发的根源。MRD检测就是为了发现这些用常规临床检测方法难以察觉的微量癌细胞,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预测复发风险、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预后等,从而提高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肿瘤基因检测:癌症精准治疗的基石

  “肿瘤基因检测”又被称为“基因组检测”、“肿瘤DNA测序”、“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是一种生物医学技术,通过分析个体基因序列、检测与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旨在寻找人体基因中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等疾病风险的特定遗传变化。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肺癌,为肿瘤早筛早诊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肿瘤的精准诊治水平,是肿瘤精准诊治的基石。它的临床意义在于:明确肺癌诊断、指导肺癌靶向治疗、指导免疫治疗、监测治疗效果、协助判断肺癌预后情况、事关某些抗癌药的报销等。

  ▼肺癌常见突变基因及其靶向药大盘点

  肺癌常见突变基因及靶向药

  免疫功能监测:握体内免疫储备及免疫反应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干预

  每个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水平与状态各不相同。免疫功能实时检测通过抽取血液,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以此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这一检测方式能够全方位反映机体当下的免疫功能、状态以及平衡水平,对于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的辅助诊断、分析疾病发病机制、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检测预后情况,均具有重要意义。

  亚健康人群借助免疫检测,能够全面了解自身免疫状况,及时纠正免疫失常问题,确保体内维持强大的免疫力,将疾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早期/超早期肿瘤患者而言,免疫功能实时检测具有如下意义:

  ①能够及时察觉诱导肿瘤生长的调节性T细胞是否增多;

  ②可判断免疫细胞各组分(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功能是否正常;

  ③能明确肿瘤诱导的免疫活化与抑制之间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等。

  通过免疫功能实时检测,早期/超早期肿瘤患者能够全面掌握体内免疫储备及免疫反应情况。基于此,患者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肠道菌群检测:及时调整和纠正癌症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以增强免疫力、缓解治疗不良反应

  研究人员发现,每个人体内的菌群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正常人体内的肠道菌群与癌症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更是截然不同。需要留意的是,癌症传统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等),可能会对肠道菌群造成破坏。例如,部分研究显示,益生菌能够减轻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以及接受结肠癌手术患者的腹泻症状。

  鉴于此,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都应当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查看是否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并及时予以纠正和调整。若想了解肠道菌群检测及调节的相关方式,大家可致电医学部,咨询权威的营养专家。

  营养功能检测:判断患者营养状况,以便维持机体免疫、抵抗癌症

  正常的营养功能是维持机体免疫、抵抗癌症的根基。然而现实困境是,我国近2/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委会一项涵盖3万多人的调查显示)。

  营养不良会致使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变差、手术刀口难以愈合、易发生感染等情况,这不仅直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大幅缩短患者的生存期。

  因而,肿瘤患者应当实时监测自身营养功能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进行干预,并接受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

  小编寄语

  癌症具有高度狡猾性与突变性,其预防和治疗无法一步到位。早发现、规范治疗、定期监测是应对癌症的关键;而手术、放疗、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基础手段,地位始终稳固。在此前提下,患者可根据自身状况,辅以免疫细胞疗法、癌症疫苗、饮食调理等方式,进一步预防癌症复发转移、提升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期。

  如果您对目前的治疗方案不满意,想寻求前沿检测手段、新兴抗癌技术的帮助,可将治疗经历、病理报告等,提交至医学部,进行初步评估或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

  参考资料

  [1]https://www.onclive.com/view/new-study-shows-lung-cancer-surveillance-in-the-united-states-misses-most-patients-northwestern-medicine-researchers-urge-universal-age-based-screening

  [2]https://anticancer.shac.org.cn/CN/Y2025/V38/I2/2

扫描进患者病友群

帮助广大患者在抗癌之路上少走/不走弯路,最终成功战胜病魔!

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
乳腺癌|脑瘤|淋巴瘤|儿童肿瘤等

肿瘤新药临床试验
囊括456+新药,覆盖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新药免费用药,每一个新药都是一份希望!
立即申请

相关推荐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ADC双抗免费招募】新一代靶向药BL-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真实世界数据炸裂!电场疗法让这款癌种少死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筛查漏诊率高≠没救!她靠这些手段揪出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三线无效后仍稳定12个月,NK细胞联合疗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BTK抑制剂免费招募】新一代靶向药HZ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难治宫颈癌不再坐以待毙!HPV-TI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