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杀癌的"随身武器"!电场疗法联合化疗,让这款致命癌种2年生存率飙升至43%
电场疗法联合化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帮助患者2年生存率飙升至43%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具破坏性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侵袭性强。其标准治疗为最大限度安全手术切除(或诊断性活检),后续联合放疗与替莫唑胺化疗,但多数患者预后仍不佳。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临床前及初步临床数据显示,肿瘤电场(TTFields)疗法与化疗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与替莫唑胺联用具初步可行性。据此开展3期临床试验(NCT00916409),评估其联合维持性替莫唑胺,在初始放化疗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该试验结果同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
▲截图源自“JAMA”
肿瘤电场疗法:居家可用的抗癌黑科技,精准击垮癌细胞
肿瘤电场(TTFields)是一种局部区域给药的抗有丝分裂治疗手段,通过贴附于剃光头皮的换能器阵列,传递低强度、中频(200 kHz)的交变电场,可选择性干扰细胞分裂与细胞器组装,破坏细胞分裂过程。
从作用原理来看,癌细胞的核心特征是不受控的细胞分裂——分裂过程中细胞高度极化、对外界电场敏感,且增殖时存在独特几何排列与带电分子;TTFields可干扰这些带电分子,使它们“晕头转向”从而破坏隔膜蛋白纤维定位、影响细胞有丝分裂,最终导致分裂期癌细胞死亡。同时,癌细胞中助力转移扩散的“马达”式微型构件,也会被TTFields干扰抑制,进一步阻断其扩散。此外,TTFields能选择性针对癌细胞的分裂速度、形态等特性,对健康细胞基本无影响。
在临床应用与研究方面,TTFields依托便携式设备(含场发生器、皮肤阵列等)实现治疗,患者可居家佩戴使用,无需频繁往返医院,不影响日常生活;且多项临床前研究与临床试验证实,它还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卵巢癌等多种实体瘤生长进展,帮助减缓肿瘤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TTFields的组成及佩戴示例图
▲图源“MDP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脑瘤患者的生存新转机!TTFields联合替莫唑胺显著延长生存期,2年生存率达43%
该研究(NCT00916409)共纳入695例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患者完成放化疗后按2:1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TTFields联合替莫唑胺治疗(n=466)或替莫唑胺单药治疗(n=229)。中期分析选取其中315例患者(联合组210例、单药组105例),中位随访38个月(范围:18-60个月)。
结果显示:联合组随机分组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1个月(95%CI,5.9-8.2个月),显著优于单药组的4.0个月(95%CI,3.3-5.2个月,详见下图A),风险比(HR)为0.62(98.7%CI,0.43-0.89),联合治疗使ITT人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3.1个月。
在ITT人群中,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6个月(95%CI,16.6-24.4个月),单药组为16.6个月(95%CI,13.6-19.2个月)(HR=0.74,95%CI,0.56-0.98,P=0.03,详见下图B)。入组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43%(TTFields+替莫唑胺联合治疗组) vs 29%(替莫唑胺单药组)(P=0.006)。
▲图源“JAMA”,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综上,对315例完成标准放化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期分析证实,维持替莫唑胺化疗中联合TTFields,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
中国患者如何寻求电场疗法帮助
目前电场疗法已在美国,日本,中国(内地,香港)等国家/地区上市。中国患者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寻求电场疗法的帮助:
1、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电场疗法目前已在美国、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获批上市,国内患者现可前往指定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但国内电场疗法目前价格较高,具体可咨询医学部)。
2、参加临床试验:电场疗法虽已获批上市,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属于前瞻性治疗,目前国内和国外都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患者可通过医学部,了解详细的入排标准或进行初步评估。
3、寻求日本ECCT疗法帮助:日本电场疗法被称为ECCT,是依据电场原理研发的,采用非接触式的电容电极技术,无需直接接触皮肤,可有效避免皮肤副作用,与美国TTF电场疗法相比,暂时缺少大型的临床试验数据。但相较于昂贵的TTF,日本ECCT设备的费用相对较低(约9万人民币/套),穿戴时间是TTF治疗的1/3左右,国内患者可购买回国内长期使用,几乎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可与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联合使用,显著增加抗癌效果,用于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肺癌、胰腺癌、胃癌等多款癌种。
综上,癌友们可根据自身病情、经济状况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选择,也可致电医学部,了解电场疗法的更多讯息。
小编寄语
肿瘤电场疗法作为一种可居家使用的无创的物理疗法,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治疗效果喜人,而且能随身佩戴,实现随时随地抗癌的效果。目前除了美国获批的TTF电场疗法外,日本还有一款名为“ECCT(电容式癌症治疗)”的升级版电场疗法,已被日本再生医疗法批准,并被欧洲CE认证批准,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用于预防癌症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与传统的TTF电场疗法相比,日本升级版的ECCT疗法采用非接触式的电容电极技术,无需直接接触皮肤,可有效避免皮肤副作用;而且价格更加低廉,穿戴时间是TTF治疗的1/3左右,可居家治疗,几乎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可与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联合使用,显著增加抗癌效果,用于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肺癌、胰腺癌、胃癌等多款癌种。如果您也想寻求电场疗法帮助或了解更多讯息,可将治疗经历、近期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提交至医学部,进行初步评估。
参考资料
[1]Stupp R,et al.Maintenance therapy with tumor-treating fields plus temozolomide vs temozolomide alone for glioblastom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15, 314(23): 2535-2543.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475463
扫描进患者病友群

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
乳腺癌|脑瘤|淋巴瘤|儿童肿瘤等

相关推荐

CEA CAR-T攻克难治性肝转移,CE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精准杀癌的"随身武器"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肝癌必看的"续命清单"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ADC药物免费招募】新一代靶向药IBI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刚刚!国研1类新药-伏维西利新适应症获批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四抗原癌症疫苗首个临床数据曝光,中位总生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