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查看无癌家园网

咨询电话:400-626-9916

无癌家园

400-626-9916

扫描二维码
分享本文章

99%完全缓解率!国研双靶点CAR-T新药IND获批!改写肺癌、脑瘤、白血病、淋巴瘤等预后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发表时间:2025-09-16 11:44:11

  99%完全缓解率!国研靶向CD19和CD20的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新药IND获批!改写肺癌、脑瘤、白血病、淋巴瘤等预后

  近日,我国一款自研的靶向CD19和CD22的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其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

  此前,该注射液的两项IND申请已获CDE临床默示许可,拟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儿童和青少年CD19+和/或CD22+复发或难治性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这一系列进展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细胞治疗领域的研发实力再获权威认可,更为陷入治疗困境的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带来了全新的生命希望!

  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临床试验申请获批

  ▲截图源自“NMPA”

  国研CD19/CD22双靶点CAR-T改写预后!儿童复发难治性ALL实现99%完全缓解,1年总生存率超93%

  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尤其对于儿童患者。尽管此前研究显示,CD19或CD22单靶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可实现较高缓解率,但针对疾病负担较重或存在髓外转移的患者,其疗效持久性仍有明显不足。

  而新型双顺反子CD19/CD22靶向CAR-T疗法(B019)恰好针对这一临床痛点设计:其核心采用双顺反子载体结构,能在T细胞表面表达两个独立的嵌合抗原受体,二者互不干扰,可分别结合B淋巴细胞表面的CD19或CD22蛋白,进而精准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该疗法已被证实,对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ALL患儿(包括合并孤立性或混合性髓外疾病的患儿)具有高缓解率、持久应答及良好安全性;其设计初衷正是通过双靶点优势,进一步提升此类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总生存率与治疗安全性,且不受患者是否接受过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的限制。相关研究结果已于2024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暨博览会上正式发表,为该疗法的临床价值提供了权威支撑。

  双靶点CART的报道

  ▲截图源自“ASCO”

  这项早期临床试验(试验编号:ChiCTR2000032211),共纳入343名≤18岁的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ALL患儿。所有患者在治疗前7天内完成减瘤治疗与淋巴细胞清除术,同时进行CAR-T细胞制备,并按病情分为两组:一是孤立性髓外疾病组(n=51),涵盖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或睾丸复发患者;二是难治性或合并血液学复发组(n=292),包含伴或不伴髓外受累的骨髓复发患者。该试验中位随访时间为13.9个月。

  结果显示:B019疗效显著,患者完全缓解(CR)率达99%,所有可评估患者均未检测出可测量的残留病灶(MRD);1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5.5%,总生存(OS)率达93.5%(详见下图)。进一步分析发现,接受桥接骨髓移植的患者1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9.7%,高于未接受桥接骨髓移植患者的76.8%,但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相当。

  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的质量数据

  ▲图源“ASCO Pos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综上,该疗法兼具良好疗效与安全性,为改善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ALL儿童患者的预后——尤其是病情复杂的患儿——迈出了关键一步!

  超快速制备+低毒性的国研三靶点CAR-T:改写难治淋巴瘤治疗格局,助患者28天达完全缓解

  除了开篇提及的CD19/CD22双靶点CAR-T疗法B019,我国在CAR-T领域还有另一重要突破——三靶点(CD19、CD22、BCMA)CAR-T疗法BZE2204。该疗法由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联合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及美国子公司Chantibody共同研发,依托JL-Light-CAR-T™技术平台打造,是一款无需体外培养的超快速非病毒载体CAR-T细胞疗法,核心优势尤为显著:采用6小时超快速制备工艺,治疗剂量仅为传统CAR-T的1/40,既能大幅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又能有效降低治疗毒性。

  目前,BZE2204针对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r/rNHL)的振奋临床数据,已在2025年AACR大会上正式公布。结果显示,该疗法临床反应良好且安全性可控:2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内达到完全缓解(CR),另有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幅度超80%。

  其中,一例代表性患者的治疗历程与疗效格外引人关注。该患者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已3年,此前先后接受R-CHOP、ICE、R-COMP等方案治疗,但病情均反复复发或进展;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其CD19+/CD22+表达率达90%、BCMA阳性率50%,且伴随颈部、上颌部多发淋巴结肿大,病情进展迅速。在穷尽常规治疗手段后,患者抱着最后希望入组接受BZE2204治疗。最终疗效令人振奋:治疗后28天内即达到完全缓解(CR)(详见下图),且随访期间持续维持缓解状态。

  三靶点CART细胞疗法治疗淋巴瘤的效果

  ▲图源“AACR”,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国患者如何寻求CAR-T疗法帮助

  好消息是,目前有多款CAR-T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招募中,主要针对以下癌种及靶点:

  1、血液肿瘤

  ①CD19:用于淋巴瘤、白血病、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②BCMA: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③CD20:用于淋巴瘤、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

  ④CD33: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

  ⑤CD3: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⑥CD7: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

  ⑦CD4:用于淋巴瘤等;

  ⑧CLL-1: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

  ⑨EBV:用于淋巴瘤等。

  2、实体瘤

  ①GPC3:用于肝癌等;

  ②GUCY2C: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

  ③PSMA: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等;

  ④Claudin18.2:用于胰腺癌、胃癌等;

  ⑤EGFRvII: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头颈部肿瘤等;

  ⑥MUC-1:用于治疗肺癌、胃癌、胰腺癌、肝癌、结肠癌等;

  ⑦CEA:用于治疗胰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乳腺癌等;

  ⑧间皮素(mesothelin):用于治疗间皮瘤、胰腺癌、卵巢癌、肺癌等;

  ⑨B7-H3:用于治疗尤文肉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特别难以治疗的脑干肿瘤(DIPG)等。

  想寻求CAR-T疗法帮助的患者,可将近期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治疗经历等资料,提交至医学部,进行初步评估或了解详细的入排标准。

  双价CAR-T暴击胶质母细胞瘤,62%可测量病灶消退,1例病情稳定超16个月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12-15个月;对于一线放化疗后进展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rGBM),临床更是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不过近年研究显示,CAR-T细胞疗法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领域已展现出潜在价值。

  近期,全球权威期刊《Nature Medicine》公布了一项I期临床试验(NCT05168423)的振奋数据——该试验采用脑室内注射CART-EGFR-IL13Rα2细胞,针对EGFR扩增的rGBM患者展开治疗。这是一种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位806和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IL-13Rα2)的二价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

  结果显示:在纳入的13例患者中,8例(62%)接受CAR-T细胞输注时存在可测量病灶,且这8例患者均出现肿瘤消退:其中1例根据神经肿瘤学改良疗效评估标准(mRANO)确认为部分缓解(PR),客观放射影像学缓解率为8%(90%置信区间:0-32%);另有1例患者病情持续稳定超16个月。此外,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9个月(90%置信区间:1.1-3.4个月,详见下图);截至数据统计时,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中位随访时间为8.1个月。

  ▼游泳图(n=18)提示患者生存期

  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治疗胶质瘤的数据

  ▲图源“Nature Medicin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治疗胶质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图源“Nature Medicin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患者28的T1加权对比MRI图像尤为值得关注,其疗效已通过mRANO标准确认达到部分缓解(PR,详见下图)。

  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治疗胶质瘤的效果

  ▲图源“Nature Medicin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综上,该试验结果证实,通过脑室内递送双价CART-EGFR-IL13Rα2细胞治疗EGFR扩增的rGBM具备可行性,且安全性良好。

  国研CEA CAR-T为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曙光,疾病控制率达87%,特定亚组总生存率超90%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特殊糖蛋白,在结直肠癌、7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50%的乳腺癌,以及胃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呈高表达状态。其仅在癌细胞中高表达的特性,使其成为精准打击肿瘤的“黄金靶标”。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一项旨在评估缺氧反应性CEA CAR-T 细胞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r/rNSCLC)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引发关注,相关数据同步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为r/r NSCLC患者带来了全新治疗希望。

  该研究共纳入15例转移性r/r NSCLC患者,中位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经≥2线治疗后复发,既往治疗线数中位数为4(范围:2-10线),均接受国研CEA CAR-T细胞输注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5.7个月。

  结果显示:患者整体治疗反应优异:最佳疾病控制率(DCR)达87%,客观缓解率(ORR)为47%。在15例患者中,7例达到部分缓解(PR),6例达到疾病稳定(SD)(详见下图)。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亚组分析结果:当肿瘤细胞中CEA染色强度及完整性≥30%,且患者无脑转移时,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势更显著——这类患者的中位PFS率达72.7%,显著高于其他患者的25.0%(p=0.03);中位OS率达90.9%,而其他患者该指标为0%(p=0.003)。

  CEA CART细胞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数据

  ▲图源“JC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综上,单次输注缺氧反应性CEA CAR-T 细胞,在r/r NSCLC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疗效与可控安全性,为这类难治性癌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新选择。

  小编寄语

  十二年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Emily Whitehead在接受CAR-T细胞疗法治疗后,获得临床治愈,并存活至今的案例让CAR-T这款新型免疫细胞疗法一战成名!如今,我们很欣慰的看到,全球已有12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为无数饱受疾病折磨的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曙光!

  更加欣慰的是,各国都纷纷加入CAR-T研发大军中,截至2023年,全球免疫细胞的临床研究项目已超2000项(ClinicalTrials.gov),其中仅CAR-T疗法一项就占据了近半数以上,这也彰显了CAR-T疗法在抗癌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而且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更新CAR-T的新技术、发现新的靶点,尝试将其用于实体瘤治疗领域,并取得了不俗的疗效。医学部小编希望CAR-T疗法可以早日突破价格和实体瘤治疗瓶颈,让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获益,助其降低复发风险、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的美好愿景!

  如果您也想寻求CAR-T、TCR-T、TIL、CAR-NK等国内外新型抗癌疗法的帮助,可将近期影像学检查结果、近期病理报告、治疗经历等资料,提交至医学部,详细评估病情,或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

  参考资料

  [1]Wan X,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bicistronic CD19/CD22 CAR T cell therapy in childhood 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2024 ASH Annual Meeting & Exposition.Abstract 681. Presented December 8, 2024.

  https://ascopost.com/issues/february-25-2025/bicistronic-car-t-cell-therapy-demonstrates-clinical-activity-in-relapsed-or-refractory-b-cell-all/

  [2]Wang S,et al. JL-lightning CAR-T, a next generation non-viral CAR-T without in-vitro culturing procedure, shows high clinical efficacy, good safety with low treatment dosage[J]. Cancer Research, 2025, 85(8_Supplement_1): 3173-3173.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res/article/85/8_Supplement_1/3173/755319

  [3]Bagley S J,et al.Intracerebroventricular bivalent CAR T cells targeting EGFR and IL-13Rα2 in recurrent glioblastoma: a phase 1 trial[J]. Nature Medicine, 2025: 1-1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745-0

  [4]Wei S,et al.Hypoxia-responsive CEA CAR-T cells therapy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I trial[J]. 2025.

  https://ascopubs.org/doi/10.1200/JCO.2025.43.16_suppl.8517

扫描进患者病友群

帮助广大患者在抗癌之路上少走/不走弯路,最终成功战胜病魔!

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
乳腺癌|脑瘤|淋巴瘤|儿童肿瘤等

肿瘤新药临床试验
囊括456+新药,覆盖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新药免费用药,每一个新药都是一份希望!
立即申请

相关推荐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mRNA疫苗免费招募】ABO2203注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胃癌治疗不设限!首个国产HER2双抗KN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重大突破!FDA授予TT125-802快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超80%患者肿瘤显著消退!ROS1新药T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首款ADC再下一城,乳腺癌新适应症获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

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特效药”!我国自主研发JMT-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

2025 WCLC重磅:ctDNA检测成

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20%,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

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08-05